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政领导 | 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 部门动态 | 党风廉政 | 通知公告 | 党的建设 | 贵南视频 | 乡镇动态
 
  现在的位置: 贵南新闻网脱贫攻坚
【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奔小康 贵南是这样做的
来源: 贵南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20-10-27 09:15:40
编辑: 陈静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贵南县秉持“脱贫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让扶贫产业项目落地生根;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用民生工程构建小康社会蓝图;凝聚力量,用必胜的决心谱写攻坚战新篇章。

放眼贵南县各个脱贫攻坚战场。近年来,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扶贫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幸福的笑容挂在老百姓脸上,形成了村村有主导产业、家家有项目增收、人人有致富门路的大好局面。
贵南县沙加村发展产业脱贫,实现乡村振兴,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生猪养殖托起致富梦

在贵南县沙沟乡村落巷口,随处可见修建畜棚的村民。在这个偏远、落后的地方,村民们不再只是以种地为生,他们开始学习养殖技术,尝试养殖生猪,打开销售渠道……这些都是在政府引进贵南县傲兴养殖有限公司后发生的新变化。

贵南县傲兴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养殖公司)内,12座猪舍排列整齐,成年生猪膘肥体壮,几头健硕的小猪挤在一起喝水。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沙沟乡以产业促发展。2017年,养殖公司将沙沟乡4个村37户13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6400元产业到户资金集中起来,注册成立贵南县傲兴养殖有限公司,以技术代养的形式,集体养殖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猪。

随着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养殖公司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科学养殖生猪。3年间,公司繁育了1400头生猪,现如今,一头三个月大的仔猪,市场价达到1800元,总收益高达252万元。而沙沟乡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两年内享受31.44万元分红,户均分得8500元。不仅缓解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资金紧张的问题,还利用专业、集体化养殖的优势提高效益。

可在沙沟乡郭勒村村民南加才让心里,这种增收方式虽然稳定,但实体产业却不属于自己。因此,他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

今年52岁的南加才让,原本除了种地以外,再无一技之长。一家七口人挤在破旧的小房子里,过着十分拮据的生活。更令人苦恼的是,因脑溢血瘫痪的母亲长年住院,高额的治疗费用让收入微薄的南加才让焦头烂额。

当看到精准扶贫政策如春风化雨般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养殖公司,连年享受到产业分红资金,南加才让萌生了养殖生猪的想法。

他兴致勃勃地修建猪舍,用产业到户资金从养殖公司引进11头生猪,热火朝天地做起养殖业。未料,第一年就因缺乏经验死了7头。“养猪成本很高,家人反对我继续养殖生猪,自己也开始思索该怎样做才能发展好养殖业。”南加才让说。

年底,遇上过马营镇猪厂关门停业,南加才让通过530政策贷款低价购进6头猪,又跟傲兴公司技术人员免费学习养猪技术,提高自己的养殖技能。

经过一番努力,成功繁育了24头生猪。今年2月卖出去11头生猪,增加18700元收入。5月,又卖出去20头生猪,增收36000元。腰包鼓了,南加才让退出贫困户行列,还清了贷款,又把家里的红砖房重新扩建、装修了一番,儿子也当上了警察,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南加才让说:“现在惠民政策这么好,接下来要继续学习养殖技术,带动更多的村民脱贫奔小康。

村庄蝶变美如画 产业旺盛后劲足

贵南县过马营镇沙加村村委会展板上,放着两张照片,一张是过去坍塌了的土坯房;一张是如今规划整齐、干净敞亮的红砖房。两张形成鲜明对比的照片真切反映了沙加村跨越式发展。

说起沙加村的变化,第一驻村书记窦启福感慨万千。过马营镇沙加村有413户1641人,其中有1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牧民们居住的草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水电不通、住房简陋,基本生活成了问题。

2018年,贵南县政府坚持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统筹推进,通过易地搬迁集体安置了1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他们修建整齐、宽敞的红砖房,安装宽带、无烟热炕,保障了牧民们的生活质量。通过藏服加工培训班、养殖技能培训班等,激发牧民内生动力,提升他们致富的能力。

豆洛是沙加村村民,多年来,一家五口依靠他当草管员和草场补贴度日。为了给长年卧病在床的妻子看病,豆洛四处借钱,欠下了6万元的债。3个孩子还在上学,生活的重担落在他一个人的肩上。如何让豆洛一家摆脱贫困。发展产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精准扶贫政策给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到户资金像一场及时雨,给豆洛带来了希望。他用这笔扶持资金购买了55只羊,结合先前在技能培训班学习的养殖技术,成功繁育140只羊。又申请530政策贷款,购进4头牛,经过精心养殖将牛发展到35头。

如今,豆洛年收入达到5万元,还清了全部债务,盖上了敞亮的房子。一身轻松的豆洛,脸上总挂着幸福的笑容。

和豆洛一样,37岁的拉毛也是扶贫政策的受益者。在她的藏服加工车间里,5名妇女正赶制订单藏服,拉毛在设计藏服款式。

这之前,拉毛的生活并不如意。作为母亲的她,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照顾两岁的儿子,根本没有精力去打工。

“扶贫路上不落一人一户。”贵南县政府根据沙加村实际情况,全面开展技能培训班。经过培训后,拉毛凭借精巧的藏服加工手艺,通过530政策贷款在家里经营起藏服加工车间。

除了负责接收订单、发货以外,她还与贵南县藏装店协商达成长期供货的协议,以订单的形式将藏服销售到拉萨、黄南藏族自治州,年收入达到2万元。收入增加了,拉毛将5名妇女的工资涨到2000元。
贵南县沙拉村村民拉毛成立藏服加工车间,给当地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她们的收入。

壮大集体经济 铺就乡村致富路

一场绵绵细雨后,贵南县茫曲镇沙拉村田野里嫩绿的莴笋茎干粗壮,硕大叶片上挂着晶莹的水珠,村民们下田采摘、打捆、转运莴笋。眼前丰收的景象,只是沙拉村集体经济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跟随沙拉村党支部书记何克峰的步伐,我们穿过通村水泥路,规划整齐的红砖瓦房周围装饰着白色栅栏,开满鲜花的藤蔓沿墙角蔓延过农家小院,清新而美丽。文化广场上,老人们跳着欢快的舞蹈。这如诗如画的生活场景,把何克峰的思绪拉回到打响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前。

过去,茫曲镇沙拉村有341户1373人。1986年,沙拉村从龙羊峡库区搬迁下来。然而,搬迁后的日子依然很艰难。新村庄在一片废弃的农场里,每逢雨季,坑洼不平的道路总被淤泥堵塞。因为交通困难,村民们无法出去打工,而种植的青稞产量低。为了摆脱贫困,沙拉村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指引下,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村集体合作社,将441公顷土地集中起来统一发展种植业。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关键。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今年,合作社自筹了25万元,加上政策帮扶的资金,筹集200万元,购置了大型农用机械,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业,从而降低合作社近20万元的人工成本。合作社里只留用8名村民驾驶拖拉机、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等农用机械,将400多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通过政策帮扶,帮助他们学习生意经、开铺子。现如今,沙拉村已经有60多个店铺,沙拉村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来这里是一片荒地,光秃秃的。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把土地开垦出来种上了燕麦,尤其在夏秋季节的时候,这里特别美。”何克峰指着摆满草垛子的地说。合作社与本地草业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将燕麦草销售至草业公司,0.067公顷的燕麦纯收入达到800元,0.33公顷的燕麦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

合作社效益好了,村集体产业也逐渐形成多元化的趋势,合作社又与本土企业合作,做起油菜籽初级加工及精包装。同时,又将33.3公顷土地流转出去,由外地种植公司大面积种植莴笋,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则在莴笋种植地里边打工,边学习种植技术。既增加了就业机会,又为后续发展产业打下基础。何克峰说:“扶贫就是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如今,合作社总收益实现百万元突破,沙拉村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致富。

何克峰告诉记者,在扶贫路上,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他就要努力去办,而且要千方百计办好。经济收入提高了,何克峰又跑到村民家里继续了解他们的艰难,关注村民们的草山、耕地问题,把群众的事情看成大事情办,渐渐地,村民间自觉形成文明、团结的好风尚。2018年年底,沙拉村全村脱贫,还被评为先进村。

小康,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改变,是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激发农牧民群众内生动力,发展产业,提高收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脱贫攻坚的任务圆满完成……点点滴滴,诉说着改革发展的变化,道不尽的是小康路上的幸福味道。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留言系统 ] [ 关闭窗口 ]
   
过马营镇养老保... 江苏省公证协会... 省委常委、省总... 贵南公安开展“... 【扫黑除恶进行... 才科杰县长赴部... 【备战高考】致... 贵南县召开项目... 贵南县完成化肥... 贵南县仪征市文...
贵南县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