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因有丰富的藏绣艺人资源和浓厚的藏绣文化基础,被称为“藏绣之乡”。7月7日下午,“行走411特别采访组” 走进妈妈制造贵南县沙沟乡藏绣之地,了解藏绣悠久的历史、独一无二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
民族瑰宝——藏绣源于公元9世纪,与唐卡和堆绣并称为藏传佛教三大艺术,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刺绣派系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藏绣不断吸收中原文化、中西亚文化及藏传佛教文化中的艺术手法,藏绣技艺日趋成熟,已经成为青藏高原特有的文化艺术。
贵南藏绣民间俗称“针线",是雪域藏区农耕文化和藏传佛教结合的产物,凝聚着藏族劳动妇女的智慧和创造,是优秀的藏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一,承载着青藏高原厚重的农耕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贵南藏绣传统针法有平针、串针、跳针、回旋针等十余种针法,创作的各种图案色彩艳丽、线条流畅、人物活灵活现,做工精美绝伦,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贵南地区传统藏绣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全县六个乡镇中沙沟乡、茫曲镇、茫拉乡和过马营镇四个乡镇是贵南藏绣主要分布地区。2012年,贵南藏绣被列为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贵南县“中国藏绣生产基地”称号。
目前,全县有藏绣传承艺人11人,从事藏绣人员达3000多人,其中省级藏绣传承艺人1人,州级藏绣传承艺人10人。传统藏绣作品主要是以藏绣唐卡等宗教用品和制作藏族妇女服饰等民族服装服饰用品为主,也有一些山水、风景等。如今,藏绣题材更加多元,加入青藏高原特有的藏獒、藏羚羊、三江源等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等元素。一名藏绣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国外对藏族传统工艺认可度较高,但随着现代市场的不断融合,也对藏绣传统技艺要求有所创新。
近年来,贵南县把贵南藏绣的开发作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吸引了全县广大妇女劳动力从事藏绣生产,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加收人,人均年创收达8000多元,技法娴熟的妇女一年的收入可达上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