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现在的位置: 贵南新闻网部门动态
精准扶贫,让农牧民的日子更甜更美
——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对口扶贫援助贵南县工作纪实
来源: 青海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16-04-19 11:45:48
编辑: 丁海平

  青海新闻网讯 1月8日晚(藏历腊月二十九)是藏历除夕夜。青海省贵南县茫曲镇塔哇村的村民罗巴一家围坐在饭桌旁,吃着热乎乎的“古突”,喝着酥油茶,互祝“扎西德勒”……

  “五年多来,国家电投黄河公司为我们累计提供援助资金1929.7万元,全部用在了教育、医疗和新农村建设上,真正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贵南县30个村的近2万名村民的日子过的更红火了!”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县委书记扎江说。

  国家电投自2010年8月起从干部、产业、智力、资金、宣传等方面全面援青,贵南县是对口援助地区。黄河公司作为国家电投在青海的企业,积极履行央企的责任和义务。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黄河公司对每一个贫困村、贫困户都量身定制脱贫方案,制定时间表路线图,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实施基础推进“换穷貌”

  精准扶贫需要整合资金,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千万不能“撒胡椒面”,让有限的资金打了水漂。黄河公司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开展整村推进“换穷貌”。在“换穷貌”中,公司不仅仅是“投钱”,更加注重钱投下去的效果,作为一件实事摆在那里,哪怕一次改造量少点,但做一件是一件。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精准扶贫和“换穷貌”的必要条件。民族贫困地区大多自然环境恶劣、基础条件较差、发展空间有限,虽经多年扶持,但基础设施依然很“贫”。

  通过调研了解,黄河公司将看病就医列为了首个重点。2012年,投资300万元建设了22座“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加斯村是其中一座。

  加斯村是牧业村,有住户183户826人,人均年收入约4000元左右。在这之前,加斯村没有固定的村卫生室,村民看病就医需要到15公里外的塔秀乡卫生院,极不方便,村民们有病的不愿意走远路去看医生,小病宁愿拖着掖着。卫生室建成后,日均门诊量6—7人,村医的年收入也从3000元增加到1.5万元。“在家门口就能看病,脑(我)做梦都没想到,中国共产党实话好(很好),黄河公司实话好(很好)!”在卫生室运行的当天,一位来看病的汉族村民一语道出感激之情。

  村卫生室配备了血压计、血糖仪、红外线理疗灯、外科缝合包、针灸针、医疗用火罐等医疗设施及各类常用药70余种。同时还全年开展15项公共卫生服务,为全村48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的健康体检等服务。就医方便了,村民们大病小病都喜欢去“瞧瞧”,各类常见病,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下降。

  黄河公司还通过对村医进行专业培训来提高村医的职业能力。2013年7月8日,村医成功诊断一例急性传染病——皮肤炭疽病,因处理准确、上报及时,避免了病情扩大。

  黄河公司把综合办公服务中心、群众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集中规划在示范村中心开阔位置,便于群众活动和联系。在功能设置上综合服务中心既包含了村两委班子办公用房、党员活动室,又包含了村级科普宣传室、卫生室、图书室、便民大厅等用房。

  塔秀乡子哈村是黄河公司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其中一个村。子哈村属于牧民村,村民居住散落,村委会办事条件非常差。2015年,黄河公司新建了子哈村综合服务楼、群众文化广场、篮球场等,无形中集中了村民的生活,也使村委会的办事条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给当地牧民群众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及群众文化广场项目的建设,改变了农牧区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推广和应用体系建设滞后,广大农牧民的思想开放程度低,观念落后的现状;缩小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要求的差距。

  黄河公司在五年间建设了贵南县茫曲镇塔哇村、森多镇尼玛龙村、沙沟乡德茫村、茫拉乡克周、上洛哇村共五村的综合服务中心及群众文化广场项目;实施了塔秀乡子哈村、贡哇村、达龙村共三村的综合服务中心、群众文化广场及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配套项目。这些配套项目改善了民族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让贫困村旧貌换新颜,给农牧民带来最大实惠。

  加大教育投入“拔穷根”

  精准扶贫成效如何,要“先看房、次看粮、再看读书郎”。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扶智重在增强“造血”机能、阻止贫困代际传递,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拔穷根”。

  在贵南县,有多所学校仅有的取暖工具是煤炉。“架煤炉既不安全,温度还很低。”塔秀乡小学的老师说,尽管生着炉子,教室温度也只能达到6—7℃。为抵御寒冷,很多学生都是一只手写字另一只手揣在兜里取暖,有的学生只好戴着半截手套笨拙地做笔记,写一会就得搓搓冻僵的双手。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2012年初秋,当黄河公司了解到过马营镇北校区和南校区、塔秀乡小学、沙沟乡小学、茫拉乡小学、黄沙头幼儿园急需建设锅炉及采暖工程时,立即投入200万元解决了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学生们终于告别“寒冬”不再受冻,坐在了温暖的教室里。

  “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的就近就医问题,综合办公服务中心让村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校的取暖设施让孩子们可以坐在温暖的教室里读书学习。这些都是黄河公司对我们援助工作的成效,实实在在。”贵南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峰说。

  优秀干部输入“变穷心”

  “年年贫困年年扶,年年扶贫年年贫”,为根治这个“老大难”问题,黄河公司的扶贫援助模式从单一的“输血”型向“输血+造血”型转变,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到贵南县干事创业。

  满载着国家电投的重托,晋宏师在雪域高原执行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晋宏师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国家电投安全与环境保护监察部职员,另一个身份是贵南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扶贫工作就得找准穴位,点穴治病。”

  谈起援青两年多来的体会,他说,“通过实施的‘点穴式’扶贫,避免了盲目性,提高了精准度,大大改善了我们县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从初上高原的不适应,到现在的口头语“我们县”,晋宏师俨然一副青海人的模样。

  在晋宏师之前,国家电投先后从总部选派了2名优秀干部到贵南县挂职锻炼,他们都在县委县政府身兼要职,全身心配合当地政府做好扶贫帮困工作。不仅定期协调授受双方会面,还努力争取社会人士捐款献爱心,筹集资金共建。

  “通过大家的努力,目前国家电投已经为我们县举办了干部培训班13期,培训了390名干部;33名卸任村干部到北京参观考察;团中央光华科技基金会给贵南县4所学校捐赠价值23万余元的图书。”说起这些,晋宏师一脸的欣慰。“北京卫视和旅游卫视对我们县的卫生、旅游事业做了采访报道,接受采访的2名乡村医生还到北京市相关医院跟班进修。这对我们县的长远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贵南县不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水电资源也非常富集。黄河从县境北部贯穿而过,形成许多高深峡谷。黄河公司正在建设的羊曲和茨哈峡水电站就在贵南县境内。到2020年,黄河公司在贵南县的装机将突破500万千瓦,除了向社会提供绿色清洁能源外,还可以有效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扶贫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目前,对口援建的“十三五”规划正在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间,黄河公司将继续坚持输血与造血、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围绕改善民生、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让贵南县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感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青海新闻网 | 格尔木市门户网 | 格尔木宣传 | 青海电视台 | 青海日报 | 西海都市报 | 西宁晚报 | 青海法制报 | 西海农民报
青海文明网 | 青海羚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中国网络电视台 | 中国日报网 | 国际在线 | 中青网 | 中广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新网
贵南县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技术支持